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误判究竟有多深?居然在中国连出三招直击美国ai产业软肋之际还在自说自话。那么,美国究竟对中国的战略误判是什么?中国的底牌又是什么呢?我们一探究竟。 先回顾一下现在的中美博弈。 在中美马德里谈判之后,美国商务部长马上对中国企业出手,他以为中国会找他谈判,没想到中国直接出手直击美国ai软肋,而且连出三招,根本不给你反应时间。 那么为何是针对美国ai产业呢? 如果你熟悉中国文化,就应该明白什么叫“擒贼先擒王”。 美国现在经济的支撑几乎完全绑定在ai产业,这已经是路人皆知了,打崩或者迟滞美国ai产业发展,则可直捣美国资本黄龙。 事实证明,无论是特朗普政府的表现还是黑石集团董事长对华访问均是美国软肋被击中的具象化。 沿着现实往前追溯,则美国对中国的误判更加一目了然。
它最早的误判就是源自于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围堵打压,最早的受害者“一触即溃”让美国产生了错觉,从而在华为问题上犯下严重战略误判错误。 而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初期,中国主动服软更是让美国政府犯下严重误判错误。 于是更加严厉的科技制裁战实际上正中中国下怀,借力打力,使得我们有最佳的机会实现清理国内买办企业,振兴真正自主化国产企业力量。我们十几年想做却一直内部阻力重重的事情被美国一压制就几乎全部实现了。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即将归零就是最佳诠释。 中国有损失吗?有,而且很严重。但这种损失值得吗?非常值得。因为我们用短期的损失换来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贫瘠让它继续在误判中一去不回头。 特朗普以为的关税让步就可以换取中国稀土技术管控政策撤回?
这是美国人继续在战略误判中走向悬崖的持续。 中国的底牌从来就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中美关系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很耐心地和你谈,但原则性的问题是绝不会轻易让步的。 所以,即使中国同意了下周中美继续谈判,但在特朗普读明白中国战略之前,谈不出什么结果。 而特朗普幻想的以关税让步换取中国撤回稀土制裁,大概率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观点解读,并无不良导向,仅供参考!)
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